近年来,襄州法院持续深化破产审判机制改革,以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和“两资三能”工程为抓手,奋力推动襄州经济高质量发展。2022年以来,襄州法院共受理破产类案件69件,审结59件,结案率85.5%。
一、聚焦服务中心大局,
彰显破产审判担当
一是发挥职能作用,筑牢民生稳定底线。坚持从政治上看、从法治上办,先后对凯尔国际、东风合运、蓝光雍景园楼盘项目依法启动破产程序,多措并举推进复工续建,解封解抵、归集资产,共完成复工续建房屋3400多套,办证800余本。
二是坚持破立并举,护航“两资三能”工程。及时推动“僵尸企业”通过破产清算退出市场,释放、盘活要素资源;依法引导困境企业通过破产重整、和解实现“早救”“真救”。2022年以来,通过破产清算清理债务70余亿元,盘活资产14余亿元,7家企业在破产重整(和解)挽救后涅槃新生。
三是敢于先行先试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积极参与先行区创建工作,“深化破产重整机制”入选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及成效明显地区。“危困企业破产重整拯救”获全市“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”十佳项目。2023年、2024年连续两年跻身全省111个基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考核前五。
二、聚焦审判机制优化,
提升破产审判质效
一是推行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。积极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工作,加大简化审理适用力度,优化审理流程、压缩审理时间。2022年以来适用简化审理案件17件,适用率62.96%,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大幅下降。
二是探索“预重整+重整”机制 。注重困境企业早期救治,尊重市场主体意识自治,探索构建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衔接机制。佳贝公司重整案通过引入合作经营投资人,盘活土地11841.7平方米、房产7595平方米,确保60多名职工稳定就业,42天成功实现企业“涅磐重生”。
三是探索“执破融合”机制。消除执行与破产程序信息壁垒,共享执行案件财产调查查控成果,重整(和解)成功后及时删除企业失信信息。2022年以来执行移送破产审查案件16件,受理11件,通过“执转破”化解执行案件72件,修复破产企业信用7家。
三、聚焦府院联动深化,
凝聚破产审判合力
一是规范运行“1+1+N”府院联动模式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,形成政府牵头协调、法院程序主导、区直单位配合的工作模式。助推破产费用专项资金建立,破产企业注销登记、资产查询与处置便利化,为市场主体退出与新生开启“绿色通道”。
二是数字赋能破产审判提档升级。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破产案件办理,灵活采取网络会议、非现场会议等形式召开债权人会议。联合区行政审批局,助力“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”顺利上线,实现企业不动产、社保等破产信息查询“一窗式受理、一站式服务”。
四、聚焦司法能力建设,
夯实破产审判根基
一是苦练内功,提升破产审判专业能力。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业破产审判团队,积极组织团队参加大型学术交流活动、赴先进地区实地学习。团队承担的2023年度全省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高质量通过验收,调研成果在首届“法治襄阳”调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。
二是善借外力,深化破产审判联动效能。积极探索院校合作机制,与湖北文理学院破产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。联合区司法局、工商联、市破产管理人协会,发起成立全市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,为危困企业提供早期“救治”服务。
三是强化监管,压实管理人履职责任。选任、履职、考评全流程发力,做实管理人选任公平公正公开,履职报告严格执行,个案考评与年度考评结合评判。在襄州法院监督和指导下,两起破产案件管理人表现突出,被市中院评为2024年度全市优秀等次管理人。
襄州法院将以此次审议为契机,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》精神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推进破产审判工作,在加大破产法官培养力度的同时,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、加强破产法治宣传,为襄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。